聯系人:馬老師
電話:182 4907 2815(微信同步)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哈平路與科研路交口)哈平路154-30/32號(1-2層)
大部分的自閉癥父母,都是由于孩子的語言問題選擇就醫,繼而才了解自閉癥。他們的最初的想法都是這樣的——
“我的孩子就是不說話,如果會說話就好了”
“能讓孩子叫聲爸爸媽媽,付出多大努力都值得”
“我就是想來學習怎么教語言的”
……
好像孩子只要會說話,其他方面都好解決了。有的家長即使在了解了自閉癥是一個權面發育障礙的事實之后,他們仍舊會把語言訓練看的比任何其他訓練都更為重要——不惜一切代價,不管方法是否恰當,甚至不考慮孩子是否具備了進行語言訓練的基礎條件。
父母聽到語言障礙的孩子能夠開口說話的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切記的是,一定要了解孩子,了解語言康復的原則。
以下內容,獻給所有想讓孩子具備良好語言溝通能力的家長們,明白這些原則是讓孩子具有良好語言溝通的前提與基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語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交往工具。它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意愿,還能使他人對我們有更深刻的認識。但是無論其有多重要都不過是供我們使用的一個工具而已。假如我們不想與人交流的話,也許根本用不著言語。
為什么我們這么看語言特別是口語表達?我認為由于比較便利,每個人都想通過語言順暢地互動,但是對自閉癥兒童而言,語言是最難把握的手段。
那么怎樣幫助自閉癥孩子來掌握語言?
首先是要培養孩子的交往愿望,不管孩子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表達,都應給予相應的回應與獎勵。讓孩子體驗到與人交往是愉快和必要的。幫助他們理解語言的功能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什么時候,什么場景下,應該說什么樣的話才是對的,怎么說對誰說等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產生主動語言。
自閉癥兒童用語言溝通時,往往不考慮他人喜不喜歡傾聽、不考慮他人聽懂與否、不考慮對方回應、不考慮自己想要表達什么、總中斷他人發言而無法圍繞某個話題展開對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表達內容與表達方式“非社會化”,實際上就是自閉癥兒童思維方式極度自我中心化。
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密不可分,語言表達能力受思維發展水平的制約。自我中心化的思維方式,制約了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表達,同時也影響了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能力發展。
家長在自閉癥兒童語言康復訓練中往往重視語言形式,忽略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特別是沒有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認知訓練相結合。
走出這一誤區需要家長關注自閉癥兒童認知能力發展,轉變自閉癥兒童自我中心化思維模式,發展自閉癥兒童抽象邏輯思維,掌握事物內在關系并學會站在彼此立場考慮問題,在生活問題情境中鍛煉自閉癥兒童思維能力,并在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中增強其社會交往能力。
正常人群之間的溝通包括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純文字溝通只占很少一部分,絕大多數是通過語氣語調和肢體語言(比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和身體姿態等)傳遞和獲得并理解信息的。
有些語言本身不錯的自閉癥孩子在詞匯量,語法和發音上,都給人感覺這孩子說話不錯,但是接觸片刻后卻發現不對勁。
他們在交流時不能抓住非語言信息來調節談話內容(如對方眼睛看到什么地方、對方臉上是否表現得不耐煩、是否有畫外音說不要談話題等),再加之他們對對方的話未必能聽懂,因而也就不能啟動并保持主題,也就不能做到一談到底。
有這么一個讀高一的大男孩兒,他媽媽跟其他家長聊天時,他一直把臉湊在媽媽臉前,不知疲倦地講著中國各個省的省會,媽媽打斷他,他只能暫停片刻,一會兒又過來講。你能說這個孩子有語言能力嗎?蕞多也只是能張口說話,而非交流。
因此,我們對孩子干預時要注重非語言能力的發展,多使用眼神、手勢、表情來跟孩子交流,孩子的溝通能力才會真正得到提升。
父母對自閉癥兒童的過度關懷與照顧,讓自閉癥兒童在沒有使用語言表達之前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失去了說話的機動。
語言的本質功能是滿足自身的需求,而需求被滿足這一結果就使得語言的應用得以加強,進而促使人們對語言這一工具進行更好的應用,人類的語言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和發展。
由于家長的過分呵護,自閉癥兒童許多需求得不到語言使用時得到滿足,即自閉癥兒童喪失了語言學習與應用的可能。
走出這一誤區要求家長首先將表達需求的機會交還自閉癥兒童,然后向自閉癥兒童傳授語言工具。自閉癥兒童往往通過自我中心式動作或發音表達其需求,而家庭則借助其對自閉癥兒童這一不當表達的認知,給其預期的回饋,使其實現滿足需求的目標,這無異于加強其不當非語言表達行為的訓練,在日后出現同樣需求時,不斷傳遞其自認為“正確”的訊息。
那個時候,其他人卻無法聽懂了。所以,停止過度的照顧,讓孩子用正常的語言方式提出需求,促發他們使用語言的動機,這樣慢慢堅持,才會有好的結果。
在自閉癥兒童的各項訓練當中,只有語言訓練無法借助外界的幫助,這就要求自閉癥兒童必須經過不斷地實踐才能找到發音時的感受以及發音時的姿勢。這個問題對我們而言非常簡單,但是對自閉癥兒童而言就相當復雜了,他們要動員體內很多器官才能完成一次發音動作。
所以語言訓練可算是一項辛苦而乏味的工作,兒童在接受訓練時極易遭受挫折繼而害怕語言訓練。
有些家長在語言訓練時更多的是采用“逼”的辦法,不說出來就不行,根本不考慮孩子當時的情緒和目標設置的難易程度。有時強迫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有限的效果,但因此對以后的訓練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語言的培養絕非只教孩子發一種聲音,而是要幫助孩子體驗運用語言所帶來的功能與快樂。因此,更多的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去看重每天每個階段訓練的結果,哪怕是在家或干預機構里,孩子們都會講訓練所需要的話,但是在社會上,如果他們不講或不能正確地講這些話,實際上也是毫無用處的。